金瓜石
金瓜石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荒野,到了西元1888年,才有5戶的農民移居到碑尾,蓋了5間草寮,定居下來,今天『五號寮』的地名因而得來;直至西元1893年,有人發現了大金瓜的露頭藏有黃金礦脈,因此大量居民搬遷...
了解更多
南雅
南雅,是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北面的入口,從這裡開始,沒有林立的煙囪、沒有高樓大廈,環繞在你四周的只有高低起伏的山嶺、浩瀚廣闊的大海,以及山水交接所形成、景色奇特的海蝕地形,還有恬靜的漁村與古樸的...
了解更多
鼻頭
沿著濱海公路一過南雅約84公里處,遠遠的就可看見延伸在藍色浩瀚海洋中的鼻頭角了!喜歡鼻頭角的人,總不忘記從海上回望那美麗壯闊如軍艦一般的海蝕崖英姿,以及頂著一顆顆磨菇頭的蕈狀岩,如士兵在海蝕平台上列隊...
了解更多
龍洞
龍洞地名的由來,取自灣岸弧形如蛟龍盤據,沿著一灣水岸,佈滿堅硬櫛比、嶙峋峭立的四稜砂岩,那節理鮮明的巨石臨海矗立,氣勢如虹。這裡有峰巒如聚的龍洞岬,清澈的龍洞灣海域,更有整個東北角海岸風景區中出露最古...
了解更多
金沙灣
金沙灣是東北角著名的風景據點,因免費開放遊客戲水,每逢夏季假日,遊客如織,管理處於此設有賞景平台,並建有小橋、停車場。除沙灘戲水活動外,因其左側有小溪流過,假日亦常吸引親子遊客覓魚尋蟹。金沙灣面積雖不...
了解更多
澳底
澳底位於龍洞岬與三貂角之間的大灣澳底部,因此稱為澳底。澳底在整個台灣史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,因為澳底的鹽寮是日本人武力據台首先登陸之處,同時也是吳沙開蘭揚帆起錨的地方。如今,便利的交通使得假日遊客多...
了解更多
鹽寮
鹽寮海域,屬於海域資源保護區,生物種類與數量皆極為豐富,也是貢寮漁民世代賴以生存的重要漁場。從鹽寮到福隆這片長約4公里的金黃色沙灘,一路綿延,是東北角海岸最漂亮的一抹顏色。柔細的沙質、湛藍的大海,讓人...
了解更多
福隆
一進入龍門地區,道路兩旁交錯著起伏有緻的梯田與河階,山谷間雙溪河潺潺的流著,河水與大海交互作用出獨特的沙嘴地形,區分了波濤不興的雙溪河內河和驚濤駭浪的福隆外海,也成就了福隆饒富趣味的多重景緻。 福隆古...
了解更多
卯澳
由福隆往宜蘭方向再前行約5公里處公路內海岸凹有一漁村聚落-卯澳漁村,就像由車馬喧囂的通衢走進了通幽曲徑,漁村內有盤根錯節的百年老榕、小溪中悠遊自在的鴨子、就地取材的石頭屋,使得漁村在細碎的浪濤聲中,顯...
了解更多
三貂角
據傳西元1626年,西班牙船艦由菲律賓開抵臺灣東北角海域,因不詳地名為便於記載航海日誌,便以拉丁文命此地為San Diego(聖地牙哥)這是西班牙人的習慣以「聖」為開頭,為外國人最早對臺灣東北角的紀錄...
了解更多
萊萊
萊萊海岸為東北角海岸海蝕平臺最為發達的地區,北有三貂角屏障,東為太平洋黑潮經過,極適合藻類和浮游生物生長,因此孕育出繁盛的魚類生態。但是這一大片的海蝕平台上可還是有變化的,這裡有如牆壁般拔起的火山岩脈...
了解更多
石城
沿著濱海公路到了石城,就到了新北市與宜蘭縣兩縣市的交界,是濱海公路進入宜蘭的第一站,名稱的由來,據說是因為300年前,有紅毛番在海邊以巨石建築海岸防禦工事而來。管理處在此設置石城咖啡,由民間業者經營,...
了解更多
大里
過了石城就可望見大里天公廟掩映在翠綠的山邊,大里遊客服務中心就在廟側,是初到此地之遊客認識大里、收集資訊的必訪之地。俗稱天公廟的慶雲宮,始建於1820至1850年間,1904年時正式建廟,廟中主祀由福...
了解更多
大溪
漁獲是宜蘭境內重要天然資源之一,近年來由於船釣和賞鯨活動的興盛,沿海的漁港也陸續擴建具觀光性之漁港,成為許多遊客到東北角海岸休閒之餘,購買新鮮魚貨的好去處,大溪漁港就是其中之一,熱絡的魚貨拍賣是大溪漁...
了解更多
梗枋
現行行政區域名為「更新」,舊名「梗枋」,早年是進出蘭陽平原的咽喉,北通三貂,南達烏石港,是鎮守北關的要地。「梗」在閩南語中是阻擋的意思,「枋」字則是木板,據推測可能是由於漢族先民們曾在此地設置攔阻的木...
了解更多
外澳
宜蘭頭城的外澳就在烏石港北面,是一處平坦的沙灘,雪白的浪花一波波地打上岸來,在陽光照耀下,波光粼粼;龜山島的身影隱約可見,真是無限風光啊!除了弄濤戲水,這裡還有著結合刺激、技巧、難度於一身的極限運動,...
了解更多
烏石港
「烏石」一稱源自於港內的黑色巨大礁石,這個位於頭城小鎮的漁港除了傳統漁業功能外,也深具歷史文化意義,它曾是蘭陽第一大港,頭城的重要門戶,許多商賈及各類民生物資皆由此出入,「石港春帆」即是形容當時商船雲...
了解更多
龜山島
當火車一出草嶺隧道,就可看見浮出海面的龜山島,欣賞她隨著蜿蜒的鐵道而百變的風貌!龜山島又名龜嶼,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里處,是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,因其形似浮龜而得名,全島東西長3.3公里,...
了解更多
大坑
大坑原名大坑罟,「罟」是指以人力遷拉漁網捕魚;大坑係指大河,昔乃位於宜蘭河舊河道出口附近,居民於沿海地區設罟捕魚,因之稱為大坑罟。 大坑沿海為沙岸,居民以漁業為主,農業居次。當地漁民往往乘竹筏從事沿岸...
了解更多
竹安
竹安舊名「三抱竹」,因濱海,海風強勁,移民至此建村於三叢竹林之處,因之稱為三抱竹。民國39年將三字之簡化為二字,三抱竹乃改為竹安,取其竹報平安之雅意。竹安地區的地理環境極為特殊,前有太平洋寬闊的水域提...
了解更多
壯圍
壯圍鄉舊名「民壯圍」,原為平埔族噶瑪蘭人在溪北最大的根據地。恰處蘭陽平原海岸中心,從早期公館駐在所前遠眺,是欣賞龜山八景中「龜山朝日」的最佳地點。除了公館看日出外,本鄉尚有多處風景據點:從竹安河口到東...
了解更多
五結
「結」是漢人開墾的基本單位,表面看似一片沖積平原,地形還包括高地、平原、沙丘、河口和沼澤溼地的五結鄉,位於蘭陽平原的東南隅,地處蘭陽溪的出海口,是農漁相間的閩南村落,也是噶瑪蘭人的尋根原鄉:一千年前定...
了解更多
蘇澳
蘇澳鎮位於宜蘭縣東南方,是蘇花公路及台鐵北迴線的起點,也是北宜高速公路的終點,蘇澳鎮有蘇澳港、北方澳軍港及南方澳漁港,分別供散裝貨輪、海軍和近海及遠洋漁業使用,交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。來到蘇澳鎮除了可以...
了解更多
南方澳
南方澳是東台灣最大的陸連島,與蘇澳港相通,地勢天成。外海的黑潮行經之處洄游魚類豐富,形成漁場。南方澳地區海岸地形景觀,主要為海岬、海岸岩礁、海蝕崖、海蝕洞、陸連島、海灣與沙灘。 南方澳附近海岸中的海岬...
了解更多